AI周报 | OpenAI推出GPT-5.1;李彦宏回应AI泡沫争议
当地时间11月12日,OpenAI更新了今年8月发布的GPT-5,推出了GPT-5.1。新模型包含GPT-5.1Instant和GPT‑5.1Thinking。当用户说“压力很大,需要一些放松的建议”时,GPT-5会直接提供建议,GPT-5.1Instant则
当地时间11月12日,OpenAI更新了今年8月发布的GPT-5,推出了GPT-5.1。新模型包含GPT-5.1Instant和GPT‑5.1Thinking。当用户说“压力很大,需要一些放松的建议”时,GPT-5会直接提供建议,GPT-5.1Instant则
GPT-5.1正式发布,在GPT-5 系列的基础上推出了GPT-5.1 Instant (即时版)和GPT-5.1 Thinking(思维版)。
过去几个月,大型人工智能公司在印度动作频频。首先是 Perplexity AI 公司与印度第二大移动网络运营商 Airtel 合作,在印度免费提供其高级 Pro 版本。他们免费赠送了一份价值约 17000 卢比(约合人民币 1365 元)的年度订阅服务。这发生
那他为什么突然要走?表面看是被OpenAI挖走了,但深层原因恐怕更复杂。英特尔的AI芯片业务在2024年连5亿美元的营收目标都没达到,这个成绩单实在拿不出手。
当AI还在高喊「改变世界」,但是电网、变压器和现金流已经开始喊累——AI狂热梦想能不能跑得过物理定律?或许,是时候把OpenAI和世纪初的安然做个对比了。
刚小步快跑了一波GPT 5.1,主打让大模型说人话,OpenAI又在可解释性上做文章了。
论文公开了OpenAI内部一种训练小模型的新方法,能让模型的内部机制更容易被人类理解,即更具可解释性。
openai 双引号 ilya 单引号 openaiopen 2025-11-15 13:00 1
Intel与OpenAI的潜在合作话题再度浮出水面,这一传闻源于OpenAI在2025年加速基础设施扩张的背景下。OpenAI已与NVIDIA、AMD和Broadcom等多家厂商敲定巨额协议,总规模超万亿美元,用于支撑其“Stargate”项目——一个目标到2
OpenAI的新论文介绍了他们在破解大模型「黑箱」上的一次重要突破,通过训练结构更简单、连接更稀疏的神经网络,为构建既强大又透明的模型提供全新方向。
本周二,软银清仓英伟达,套现58亿美元,远超市场平均预期的4182亿日元(约等于27亿美元);更微妙的是,这笔交易发生在英伟达市值冲上5万亿美元高点后仅一周半。
当地时间周四,OpenAI 宣布将投资一家致力于防止不法分子利用人工智能制造生物武器的初创公司 Red Queen Bio。
当地时间周四,OpenAI 宣布将投资一家致力于防止不法分子利用人工智能制造生物武器的初创公司 Red Queen Bio。
微软正在采用OpenAI的策略来解决自身芯片问题。据彭博社首次报道,这家科技巨头计划利用其合作伙伴的定制芯片开发来加强自身陷入困境的半导体业务,考虑到微软相比谷歌和亚马逊等竞争对手表现不佳,这一举措看起来越来越实用。
OpenAI前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创立的多模态AI系统创企Thinking Machines Lab(以下简称TML)正在洽谈新一轮融资。
之前GPT-5口碑不太好,很多人觉得没啥用,OpenAI好像意识到了,开始调整策略,更注重实用性了,还要带来情感价值,当然安全也不能落下,这很关键。
今日要点:抽成降至15%!苹果推出小程序合作伙伴计划;OpenAI弃用英特尔芯片;富士康AI服务器生产收入下季度将翻番;威瑞森计划裁减约1.5万人;欧洲车企担心安世荷兰不给中国工厂晶圆;滴滴自动驾驶出海阿布扎比。
当地时间11日,日本软银集团在最新发布的2026财年第二季度财报中称,集团在今年10月清仓了所持美国英伟达公司的股票,套现58.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15亿元)。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热潮,市场又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谷歌则以底层科学突破为切口,将其AI能力深度嵌入到生命科学研发的每一个具体环节,并且推出了一系列生命科学模型。
软银集团再次清仓英伟达,套现58亿美元,转而以300亿美元重注OpenAI,这一举动不仅揭示了孙正义对AI产业格局的重新思考,也反映了全球科技投资版图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
OpenAI 近日宣布,已对一家名为 Red Queen Bio 的新创公司进行了投资,目的是阻止人工智能被恶意用于制造生物武器。OpenAI 成为该公司15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的领投方。Red Queen Bio 由 Hannu Rajaniemi 共同创立